当前位置:首页>山西>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  • 2025-11-03 10:01:09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《楚辞》香草美人名录——薜荔(上篇)

#人生流淌在诗歌里 #楚辞 #香草美人 #薜荔 #常春藤 #香文化 #香料科普 #历史文化 #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雅称 #文学与生活
“薜荔柏兮蕙绸,荪桡兮兰旌。” ——《九歌·湘君》
“罔薜荔兮为帷,擗蕙櫋兮既张。” ——《九歌·湘夫人》
【释义】
薜荔(古义,本文所指),今考为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,中华常春藤(学名:Hedera sinensis(Tobler)Hand.-Mazz.),又名土鼓藤、龙鳞薜荔、钻天风、三角风。

产地分布:原产欧洲、亚洲与北非,在中国广泛分布于西南、东南、西北地区。常见于山地石壁、古木墙垣,攀援而上,四季常青。

植物学特征:五加科常春藤属,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。
•茎:灰棕色或黑棕色,具气生根,光滑,可攀附岩石、树木、墙壁,长可达20米。
•叶:叶片革质,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,叶柄细长,无托叶。
•花:伞形花序,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,芳香,花瓣三角状卵形,花期9–11月。
•果:球形浆果,熟时黑色,果期次年3–5月。

📖【正名】
其拉丁属名Hedera源自古罗马对常春藤的称呼;种加词sinensis意为“中国的”。

“薜荔”一词,早见于《楚辞》《山海经》,原指一种缘木攀石而生的藤蔓。

其名实多与桑科薜荔(今称凉粉果)相淆。

屈原所咏之“薜荔”,经考证当为今之常春藤。

其气清幽,其志坚韧,是楚辞香草中少数不以花香媚人、而以叶格取胜的隐逸之植。象征隐士幽居、不与世争的清洁境界。

【寻芳】
常春藤的气味清冷幽邃,叶片揉搓后散发绿意盎然的草木芬芳,略带土腥与微苦。花朵有淡雅清芬,增添一丝甜柔。

•头香:青绿气息,夹杂细微花香,清凉中透出药感。
•体香:草木清气渐稳,叶之青苦与花之淡甜交织。
•尾香:绿意渐隐,转为木质调,伴苔藓湿气与微甘,余韵绵长。

气味主要来源部位:花叶。

📖【溯源】
薜荔在《楚辞》中多次出现,其意象从神居装饰渐入文人精神世界,成为隐逸与忠诚的象征。

•先秦:《楚辞》中薜荔为神人居所之饰。
•汉晋:对《楚辞》中的薜荔进行了意向解读。王逸注:“薜荔,香草。拍,搏壁也。”又“言以为帷帐”,具“洁其居、障其俗”的功能。
•唐:唐代文人延续《楚辞》中的意象,诗与画作中亦多见其踪。
•宋:《嘉祐图经》详辨其类,指出薜荔又名“土鼓藤”,即今天所指常春藤。
•明清:常春藤之名渐显,成为盆景、药籍与艺文中清寂、长寿的符号。

最新文章
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