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爱好者是一个特殊的网站,它喜欢收集各种资源来分享给他人。他们热爱资源,乐于分享,喜欢收集各种资源,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人。
CTRL+D收藏本站 - 找资源永不迷路。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写真摄影 > 正文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作者:Melody 日期:2025-10-15 13:29:28 浏览:1 分类:写真摄影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贝聿铭展:为何不以“三角形”作为核心线索?

上海贝聿铭“人生如建筑”展观感:

1. 贝先生聪明又狡黠,最先感受到的是他的客情维护能力(与法国总统的关系、用花拿下JKF遗孀赢得图书馆项目)以及背景强大(爸爸是中银行长,那拿下中银大厦的设计也顺理成章),他说“那些我特别喜欢的项目,背后都有着优秀的客户”。

2. 没有感受到特别强的“建筑哲学”,而是一个adapt to what’s upcoming的提案高手。那时候流行柯布西耶的“光辉城市”,他就用这个理念提案“双曲面大楼”;60年代是城市更新大潮(解决黑人贫民窟问题),其实也是柯布西耶/Robert Moses那套(认为贫民窟应该先被铲除夷平,然后把贫民移走,重新建高楼和社区让他们来住,这套后来被Jane Jacobs骂很惨),他就去参与这样的项目。贝聿铭还有一个什么楼,几个box错位垒起来,也是满满柯布的影子。所以,贝先生早期的原创性和想象力,没太强烈感受到。

3. 他作品的“转折点”似乎发生在华盛顿美术馆东馆,因为开始高频出现了三角形在屋顶,大大小小,透明透光,这个“三角形”(严格地说,是“透明三角形”)的核心设计元素出现了,后续直接被运用在了罗浮宫的改建中——“玻璃金字塔”。这个形状在中银大楼、苏博、美秀中也都有出现,非常iconic。

4. 遗憾的是,这个标志元素没有被作为这个策展的核心线索(比如贝先生怎么理解三角形、他第一次小规模和大规模运用在哪里、是否与他儿时的审美有关、他是否认为这个universal的最稳定结构可以链接和融合东西方审美),这个三角形可以关联到他对光的理解(光影)、对材料的理解(玻璃)、对结构的理解(稳定性与重复)、对现代主义与古典建筑关系的理解(玻璃金字塔不能挡住原有的古典建筑,他原话是“It’s there. But it’s lightly there)、对东西文化的理解(三角形是去意识形态的,它出现在东西方建筑都是自然的),等等。既然展览的周边还有一些游戏互动都是围绕三角形展开的,说明策展人是理解这个几何形状的意义的,然而策展内容和解说上,却完全没有提及或强调。

5. 这个展览别的问题也是一大堆:内容多、图片小、空间挤、干扰的支线多,总体下来体验不好,以及叙事性也不是很强,更像一个生平作品的归类。优点是,很详实。

#贝聿铭 #上海当代艺术馆 #建筑 #现代主义建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