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山西>是谁放大了“我”的声音

是谁放大了“我”的声音

  • 2025-11-04 20:27:21
是谁放大了“我”的声音

是谁放大了“我”的声音

在目前市面上的文学作品里,我偶然发现了一种现状——女性在行房时的反应与声音,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形容词呢?譬如“嘤咛”“娇吟”之类的。那么男性身为其中一员,去哪里了呢?我尝试从我浅薄的人生阅历中寻找答案:可或许是阅历尚浅,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,女性是被作为客体描述,是处在男性凝视之下。
我又思考,为什么男凝屡禁不止呢?
或许是因为,书写的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。
而经历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,无论男女,人们渐渐形成了一种认知,这样描写的女性才是性感的,才是值得被爱的“女角色”。
与deepseek聊了许久,它干脆利落地点出了我们的困境,大篇幅地进行嬷女描写,男性的反应与声音却只有廖廖几笔。
而作为没有过经验的女性,更是不知道从何描写,我只能描写“我”的娇媚,“我”的情动,“我”的颤抖。
可从来如此,就对吗?
我在成为女性之前,首先是一个人,是一具自由的,独一无二的灵魂。
作为文字创作者,我将尽己所能的去反思这一切,并进行改变。
或许有人会问,那么这样的作品不就是娇妻化吗?你只要抵制不就行了?
并不是。
首先,我们作为女性,从中感受到的感官愉悦是十分正常的。其次,有些作品,不应该被一概而论,而忽视其中我们认可的部分。
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,这是基本准则。
但我既然已经看见了,就不应该漠视。
不是针尖对麦芒的抵制狂潮,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提高对文字的敏锐度,不管作为创作者,还是读者。
举个例子,比如少年与少女的运用。
我理解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认知,因为惭愧的是,我也更习惯去用少女写她,而不是少年,但我已经学会用少年们来形容她们。
这是进步,也是我迈出的第一步。
道阻且长,且行且惜。
我将一直反思,一直改变,勿以恶小而为之,耳熟能详的话语,不就已经教我们怎么做了吗?
是谁放大了“我”的声音?
是失权的困境,是文字的默化,是你我的漠视。
而如今,我们或许可以亲手调低她的声音。
#女性主义

最新文章

随机文章